CH.5 上
第五章到第七章為馬太整理耶穌的講道
‧場景──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,就上了山,既已坐下,門徒到他跟前來,他就開口教訓他們
與舊約的連結,摩西登西乃山領受律法。
思考:登山寶訓的對象,跟前的門徒,或是現場所有的群眾?
‧v.3-12 傳統上常說的天國八福,v.3-10有完整且明顯的文法結構:「有福的…」。
思考:v.11-12是對v.10的解釋,還是v.3-10的解釋?
對μακάριος (有福的)理解,是實質上的好處或是宗教靈性上的?
對你來說,「有福的」是甚麼意思?
虛心:原文是貧窮+靈(πτωχοὶ+πνεύματι)的。貧窮是指極度缺乏,需要倚靠他者的幫助。
思考:甚麼是靈性上的極度缺乏,需要倚靠?
哀慟:悲痛至極,不能隱藏的深切悲痛。
思考:你覺得聽眾們哀慟是會為了甚麼而極度悲痛?
溫柔:謙和與謙卑,不過分追求己意。
思考:你覺得當今社會擁有土地的人會是什麼樣的人?
你覺得溫柔跟承受地土有何關聯?
飢渴:飢餓且口渴。飢渴慕義,對公義極度渴望,對照v.11-12,義明顯指涉到天國的公義,是對神心意的渴望。
‧前四福是偏向個人心態,第四福也是轉折。
憐恤:慈悲、憐憫,以最友善、仁慈的方式解釋一切。
思考:憐憫他人是一種驕傲嗎?只有在上者可以對下者憐憫?
清心:清潔、專一、不偏離。指真心、堅持、真誠對待你所認為對的事物,這邊是指對神誡命能妥善施行
思考:用神的誡命、心意來與他人相處,是容易的嗎?困難點在哪?
和睦:與神的兒子,可參看申14:1、何1:10。
為義受逼迫:從v.11-12,特指因耶穌而受逼迫,耶穌同樣也表明祂與先知、與神之間的關係──因耶穌而逼迫,同樣也是因神旨意而受到逼迫。
‧後面四福是偏向人對人與對神的關係與互動,而第八福是最為重要的所在。
前後對應
前四福(心中態度) | 後四福(與人與神之間關係互動) |
虛心,天國 哀慟,安慰 溫柔,承受地土 飢渴慕義,飽足 | 為義受逼迫,天國 和睦,被稱神子 清心,見神 憐恤,必蒙憐恤 |
問題討論:
1.我們如果要回應八福的教導,可能會有甚麼難處?
2.耶穌所傳達的天國福分,跟屬世的福分有何差異?
歸納:八福是耶穌講論的開場(前言),後續的內容跟八福息息相關
.v.13-20 鹽、光、律法
耶穌給予神學家永遠的難題:行為、律法、與信心。我們基督徒該怎麼理解行為、律法、與信心?這問題請放在心裡,等第七章結論後我們再討論。
歸納:鹽與光,是對人有所影響,律法使人與人有所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