約翰福音第五章第十九節
第二講
約翰福音:5:19 耶穌對他們說: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,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,惟有看見父所作的,子纔能作,父所作的事,子也照樣作。
在我們華人的文化中,我們從小就被教導靠著行為討人的喜悅,也靠著怎麼做,來獲得一種肯定與成就
甚至我們在信了主之後,也都有一種不自覺的想替神做點什麼
又加上了宗教的兩個迷失,讓人沒有得安息,享安息,反而更勞苦重擔
第一個迷失是距離感,將神塑造成高高在上的一位,是公義,聖潔,不可侵犯的
為什麼在這一段經文中父這個字要出現十五次,主是要讓我們明白父是可親近的,是親密的關係,是一種愛的互動,不需要有距離感,就像是主可以靠近任何人一樣
第二個宗教的迷思,是帶給人一種壓迫感,無形中給人一種味道,你是基督徒要這樣,要那樣,要為主活,要盡宗教義務,要討神喜悅
宗教創造出了一種無形的捆綁,我們應該都有一種經驗,就是我們到了某些教會,某些小組,某些聚會中,大家都很愛主,讓人感受到是一種壓迫,不是一種享受
其實如果我們長久處在這樣的環境下,就會越來越失去安息,會越來越不像人
子憑著自己不能作甚麼,所有的宗教都是人在做,而我們的信仰是神來做
大家要明白,一旦一個人靠自己的力量可以走上去,就必需靠自己的力量繼續的維持,久了他自然就會疲憊
我們可以想一想,我們的信仰是靠我們的意志力嗎?還是靠神的能力呢?
對於一個有恩賜,有能力,有才幹的人,要他不憑自己作甚麼,反而是更辛苦,更痛苦的
所以我們蒙恩的第一階段要進入不憑自己作什麼
第二個,惟有看見父所作的,子纔能作
惟有看見這四個字非常的寶貴,那不是外面的看見,是靈裡面的透亮,明白,清楚,是讓神服事我們到一個階段,裡面很自然的反應了神的性情,很本能的回應了神
比如我們看見了人口渴了,很自然的倒了一杯水給他,看見一個人有需要,很自然的伸出了我們的手
這個看見,原文是現在進行式,意思就是說,我們是不斷的活在這樣的景況裡
其實我們就是怎麼看見,就怎麼說,怎麼認識,就怎麼生活
第三點就是父所作的事,子也照樣作
到這裡照樣兩個字,讓我們看見,這是一種很榮耀的景況
是父在子裡面,子也在父裡面,完全沒有勉強的味道
這個照樣不是外面的模仿,而是裡面也有同一個得著,反映在外面,照樣要給人一種感覺,是人不用費力的,人只需去回應神已經作了,已經成就的事,只需順著聖靈的引導與帶領,很自然的就顯出了生命的美好,這就是我們的信仰
希望我們都能夠明白,什麼景況下是不能作,能夠作,跟照樣作